良好的飲食是保持身體免疫力的基礎。吃得好,患者身體需要的營養(yǎng)成分充足,身體的免疫系統就恢復得快。
但是如果吃得不好,或者吃得不對,也會對免疫系統造成不良影響,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。
那么,什么樣的飲食會使人體的免疫力下降呢?
01
高鹽飲食
高鹽飲食,指的是每日食鹽攝入總量超過6克的飲食方式。
德國威廉大學Christian Kurts團隊研究發(fā)現,高鹽飲食不僅是高血壓、心臟病、腎臟病等疾病的危險因素,還會對免疫系統造成不良影響。
該研究顯示,高鹽飲食會抑制骨髓、腎、脾、血液的中性粒細胞功能,降低人類中性粒細胞活性,導致中性粒細胞的抗菌防御功能受損。
另外,高鹽飲食還能通過抑制醛固酮的合成等途徑,導致用來合成醛固酮的糖皮質激素累積,進而破壞糖皮質激素正常節(jié)律,導致人體免疫功能紊亂。
因此,腫瘤患者飲食最好清淡一些,少吃咸味過重的零食,如腌漬話梅、火腿腸、咸肉熏肉、泡椒鳳爪等。
還有一些南方覓友習慣喝湯,某些湯看似不咸,鹽卻都溶在湯中,在喝湯時攝入的鹽分可能會比“咸在表面”的菜還要多,因此除了特別清淡的湯外,其他的湯建議覓友們少喝。
02
高脂高糖飲食
來自德國波恩大學的一項研究發(fā)現,不健康的高脂高熱量飲食會引起免疫系統的過度活躍,使機體的防御功能更敏感、更有攻擊性,而且即使后來換回健康的飲食,免疫系統也難以恢復平靜。
在這項研究當中,研究人員給小鼠喂食了一個月的高糖、高脂肪、低纖維的食物,隨后這些小鼠意外出現了嚴重的全身性炎癥反應,效果類似于細菌感染。
相關的基因組學結果表明,這些食物激活了大量祖細胞里的基因,這些受影響的基因會導致免疫細胞的增殖與成熟,然后引起炎癥。在小鼠恢復健康飲食四周后,這種激活作用依舊存在。
因此覓友們要少吃高脂高糖食物,每天攝入的油脂建議不要超過50克,糖攝入量不要超過25克。
因此肥肉、動物皮、脂肪含量高的內臟等都要少吃。在吃各種含糖的小零食時,也要多注意配料表上的糖分含量,盡量選擇含糖量少的小零食。
03
低蛋白飲食/高蛋白飲食
蛋白質是生命存在的物質基礎,因此如果長期蛋白質攝入不足,對患者身體的各個方面都會產生影響。
這些影響包括患者的體能、精力、活力下降,容易疲勞、耐力下降,免疫力低下、容易感染、傷口不易愈合,容易貧血、水腫、提前老化、注意力難以集中等方面。
低蛋白飲食有這些危害并不讓人意外,但是長期高蛋白飲食竟也同樣對人體存在著許多負面影響。
長期高蛋白飲食除了會導致糖尿病風險增加、加重腎臟負擔、影響鈣代謝并促進泌尿系統結石的產生、加速人體老化等不良影響外,還會導致機體免疫功能的降低。
有研究發(fā)現,在適宜的蛋白質膳食下(蛋白質含量28%),異育銀鯽的免疫活性達到最大,而在40%的高蛋白膳食下,異育銀鯽的免疫力及蛋白效率反而顯著降低。
因此高蛋白的食物要吃,但總體的飲食中蛋白質的含量應以均衡為主,而不應該一味進補。
理論上成人每天攝入30g蛋白就可以滿足身體需求,但從安全性和消化吸收等因素來考慮,再加上我國以植物性食物為主,所以成人蛋白質推薦攝入量為1.16g/kg,也就是說,一個60kg的成年人每天要攝入69.6g的蛋白質。
04
不按時吃飯
有研究發(fā)現,人體的腸道免疫功能具有晝夜節(jié)律。
因為人們每天所吃的食物并不是無菌狀態(tài),為了對付可能存在的有害細菌,人體分泌胃酸的同時,腸道中的黏膜免疫系統也在工作,保護腸黏膜的完整性,避免了腸道炎癥的發(fā)生。
在沒有微生物來襲時,這些免疫細胞如果活性過高,很可能會導致腸道的慢性炎癥和損傷,因此在未進食時,胃腸道黏膜免疫系統保持著低活性狀態(tài),等待進食時再開始活躍。
所以說,如果能夠每天按時進食,形成一個很好的規(guī)律,腸道的免疫系統才能夠起到應起的防御作用而不損害人的身體。
總的來說,康復君希望大家好好吃飯。如果正在治療中,或者因為并發(fā)癥而吃不下飯,那就能吃得下什么就吃什么,滿足身體基本的能量需求才是最重要的。
參考文獻:
[1]侯予甲,鄭瑞茂.高鹽飲食與免疫力[J].生理科學進展,2020.51(03):228.[2] Fast food makes the immune system more aggressive in the long term
[3]徐暢,阮榕生,劉玉環(huán).淺述高蛋白飲食對人體健康的影響[J].食品工業(yè)科技,2012.33(21):399-402.
[4]范志紅. 當心,“吃不對”也會降低免疫力[N]. 中國婦女報,2020-04-07(008)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