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被檢查出肺癌時,你的第一反應大腦一片空白還是驚慌失措?面對主治醫(yī)生或者其他醫(yī)護人員,我們可能有千言萬語卻不知道從何問起,尤其考慮到專家的時間往往都是很寶貴的,我們需要確保面診的每一分鐘都是有價值的,這時候病友們要做的應該是理性的與主治醫(yī)生進行下一步的交流,尋找最佳的治療方案。
科普君在下面列出了一些也許對你會有幫助的問題,請結(jié)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,在實際面診時增加對你來說更重要的問題,跳過那些不適用的問題。
0 1
我到底得的是何種肺癌?
首先需要依據(jù)病理確診肺癌類型。因為病理確診是一切治療方案的前提,沒有病理確診,再頂尖的醫(yī)生也會無從下手。
肺癌主要分為兩種類型: 小細胞肺癌(SCLC)和非小細胞肺癌(NSCLC)。
85%的肺癌患者屬于非小細胞肺癌。相較于小細胞肺癌,非小細胞肺癌侵襲性較低,若能早期發(fā)現(xiàn),及時治療可能會實現(xiàn)完全治愈。
15%的肺癌患者屬于小細胞肺癌,這部分患者幾乎都是吸煙者,這種具有高度侵襲性的肺癌可以迅速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,生存率較低。
0 2
腫瘤分期是多少?癌細胞有轉(zhuǎn)移嗎?
了解了類型,下一個重要的信息就是分期。明確癌癥分期的目的是了解腫瘤細胞的惡性程度,以便于定制治療方案。
它是依據(jù)腫瘤細胞在體內(nèi)的狀態(tài)和分布組織來決定的,通常是從0期到4期。 0期最早,壞細胞都在局部,幾乎100%靠手術或放療就能治愈。而4期患者的癌細胞已經(jīng)轉(zhuǎn)移到了身體其它組織,因此需要系統(tǒng)性綜合治療等。
此外,癌細胞是否有轉(zhuǎn)移也是醫(yī)生定制治療方案的重要因素之一,比如有骨轉(zhuǎn)移的病友,要更加注重對骨頭的保護,腦轉(zhuǎn)移要考慮聯(lián)合腦部的治療。
0 3
預計患者5年生存率是多少?
根據(jù)癌癥的類型和分期情況,預計5年生存率是多少?如果確定是4期的晚期肺癌,那1年、2年生存率是多少?了解情況后,患者和家屬對生活和工作都能做好相應的安排。中國人比較忌諱談死亡,但如果患者可以接受,家屬可以接受,還是希望他們問這個問題。這樣大家能更好地對未來有所準備。
0 4
應該如何治療?
個觀念已經(jīng)十分落伍了。癌癥早在2006年時就已經(jīng)被世界衛(wèi)生組織定位為慢性病。病友們要仔細聽醫(yī)生講解,并且明確治療目的,是想要治愈,還是想要延長生命。
對于第I期和第II期肺癌,我們通常建議通過手術徹底清除局部腫瘤細胞。手術是治愈肺癌的最佳療法。在某些情況下,我們還會采用輔助化療來徹底清除癌細胞,以降低癌癥的復發(fā)率。
對于較為晚期的肺癌,我們可以使用放射治療和/或化療的組合療法。目前,我們也會采用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。
近年來,肺癌的治療有了很大改善,除了手術、化療、放療這些傳統(tǒng)治療手段,靶向治療、免疫治療、抗血管生成治療給肺癌患者帶來了更多治療選擇。
并且,肺癌的治療絕不是單靠某一種治療方式,而是針對患者的特點,綜合應用手術、化療、放療、分子靶向治療、免疫治療、抗血管生成治療等手段。
除了放化療聯(lián)合免疫,近年來有研究顯示,抗血管生成藥物聯(lián)合化療、靶向治療或免疫治療均可有效提高腫瘤緩解率,使患者得到顯著生存獲益。具體可以參考這篇文章:【肺常關愛】確診肺癌后,選對治療方式很重要!
聯(lián)合治療是肺癌治療的一個趨勢,如何為每一個患者量身定制適合的聯(lián)合治療方案,需要醫(yī)生和患者的共同參與?;颊吲c醫(yī)生探討越多,醫(yī)生也更容易明白患者的需求。
0 5
治療前應該準備什么?
癌癥治療是一項復雜且漫長的工程,除疾病之外,還有很多財務上的、生活上的問題需要解決,如果對治療方案已達成初步共識,接下來需要了解的就是這類問題。
癌癥治療的費用往往非常昂貴,你需要詳細了解所有相關費用,包括上門服務的自付費、保險費的覆蓋范圍等等,醫(yī)生、護士、社工以及保險中介等都可以解答相應的問題。
其次就是住院的問題,這也視癌癥治療方案的復雜程度而定,如果方案中包含大劑量化療計劃甚至骨髓移植等程序的話,可能會需要住院數(shù)周,而如果只是一個簡單的切除病灶的手術,住院時間往往在一周以內(nèi)。
0 6
治療需要多長時間?
癌癥治療最好的結(jié)果自然是能恢復正常的工作生活狀態(tài),對于達到這樣的目標,需要多久的治療和康復時間,患者要有充分的心理預期。
0 7
治療過程中可能會出現(xiàn)什么副作用,是否影響正常工作?
除了獲益的方面,對于一個治療方案,你還必須清楚其潛在的危害和副作用。癌癥治療存在一定的副作用,比如化療時惡心嘔吐的反應、手術可能導致的某些外表缺陷或身體機能受損,或者化療期間及之后造成的思維和記憶認知障礙,患者必須考慮自己是否能夠承受,以及是否有替代方案。
有的人還會希望在治療中能正常工作,這也要視治療方案而定。癌癥治療可能會產(chǎn)生副作用,但每個人的反應程度也不同,大部分人還是能在治療和康復期間保持工作,參加鍛煉,但由于在這個階段身體通常比較疲勞,工作強度和活動頻率都不宜太高。
0 8
是否需要再找一位醫(yī)生咨詢意見?
這個問題直接問主治醫(yī)生或許有點尷尬,但由于癌癥的治療方法日新月異,越來越復雜,多聽取一位專家的“第二診療意見”是有價值的。
在2014年5月梅奧診所的公報中指出,大約42%的癌癥患者會尋求第二意見,最終會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。尤其是晚期患者會咨詢多位醫(yī)生的意見,以獲取相對統(tǒng)一的治療方案。
0 9
治療完成后的隨訪應如何安排?
隨訪的理念在中國病人中比較缺乏,但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。對于肺癌來說,即使是被治愈的病人,其一生中還有大約30%的概率會出現(xiàn)二次腫瘤。對于沒有治愈的病人,隨訪對提高生活治療也是很重要的。一般會推薦治療后3-6個月隨訪一次,2-3年后改為半年隨訪一次,5年后改為每年隨訪一次,直至終身。復查的項目主要是肺部的CT及相應的腫瘤標志物。
肺癌治療周期結(jié)束后也要遵醫(yī)囑,養(yǎng)成良好的行為習慣,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(tài)。每一個步驟和細節(jié),都可能增加延長壽命的概率。
10
有臨床試驗的機會嗎?
隨著研究的進展,抗癌新療法層出不窮,現(xiàn)在正在進行的癌癥臨床試驗有成千上萬。但并非每個人都需要,也并非每個人都適合。很多情況下,使用目前的標準療法是更安全有效的選擇。但如果晚期患者對標準療法耐藥,不妨多研究臨床試驗機會,看看有沒有適合的情況。
在抗癌過程中,患者和醫(yī)生是關系最密切的戰(zhàn)友,只有雙方達成良好溝通,和諧交流時,才會呈現(xiàn)有利局面。并肩作戰(zhàn),不是一方依賴另一方,而是雙方互相扶持,“十問”醫(yī)生,能夠事半功倍,有效提高治療效果。